重通集团造出关键“大块头” 让油田“吐油”更多

发布时间: 2025-04-28 点击数量:29

image.png

丙烯压缩机组在“齐鲁石化-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”运行。(重庆通用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供图)

“好消息!”4月20日,重庆通用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重通集团)技术副总监蒋立君兴奋地告诉团队,截至2024年底,公司研发的丙烯压缩机已在位于山东省的齐鲁石化-胜利油田稳定运行超18000个小时。

事实上,蒋立君口中这台压缩机来头可不小,它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(二氧化碳捕集、封存及利用)项目中的关键设备,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“得益于这台压缩机的问世,CCUS项目才得以投产,油田实现‘吃碳又吐油’,已累计回收封存二氧化碳150余万吨,平均提升单井产油量36.8%。”蒋立君解释。

令人好奇的是,重通集团为何会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胜利油田生产这个绿色“大块头”?故事还要从2021年讲起。

研发“大块头”面临“三大难”

“十万火急!”2021年3月,齐鲁石化火急火燎地找到重通集团求助。

原来,随着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“碳达峰”与2060年“碳中和”目标,国家决定在山东上马国内首个CCUS项目,将齐鲁石化每年排放的百万吨二氧化碳进行捕集、封存、利用,蹚出一条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发展新路子。

但,项目的核心设备——丙烯压缩机尚无着落。关键时刻,在压缩机行业名声在外的重通集团成为齐鲁石化的选择。

“事实上,丙烯压缩机研发并非易事,面临三大难题。”蒋立君说,第一个难题就是研发时间紧迫。

同量级压缩机的研发时间一般长达一年,但这次从签订合同到交货,研发周期压缩了三分之二,且要求一次性成功。

为此,团队全力推动“三边工程”法,设计、采购、生产同步推进,“整整四个月,团队没歇一口气。”蒋立君坦言。

二氧化碳想要达到国家封存利用的标准,需要进行高标准的提纯。“对于石化行业而言,排出的废气成分复杂,想要将其中杂质成分清除干净,就需要在同一台压缩机里完成多级多段冷却。”蒋立君解释,这是一大技术难题。

为此,重通集团创造性地在压缩机中设置了-25℃和-36℃两个制冷温度段,实现液态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%,成功突破行业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领域的技术限制。

提纯问题解决后,压缩机的喘振控制还有待解决。

“你可以将压缩机理解成一个人,它也会呼吸。”蒋立君打了个比方,当压缩机吸气不顺、排液不畅,就会像人一样喘息不止、浑身颤抖,影响设备正常运转。

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这可是一个超级“大块头”,机组成套装置占地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,总重量达到280吨,涉及成百上千个零部件,想要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,难度不小。

为此,重通集团运用独门专利技术——进气带液喘振预测控制系统,能够精准预测机组实际运行工况,并及时预警处理,避免喘振发生。

液态二氧化碳驱油,每年减碳100万吨增油20万吨

历经4个月的鏖战,2021年12月,丙烯压缩机如期交付,次年6月完全投产,齐鲁石化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成功变成浓度为99%的液体。

经过处理的液体二氧化碳装在巨型储罐中,搭乘专属“地铁”——我国最长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,一路向北抵达胜利油田正理庄油田生产区。

液化二氧化碳为什么能助力采到更多石油?

原来,要想把石油采出,往往要靠水来驱动,可是一些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岩石像磨刀石一样致密、坚硬。一些情形下,水注不进去,油采不出来。

水注不进去,无孔不入的气行不行?

“超临界二氧化碳有独特的性能,密度像液态,黏度像气体,分子结构小、黏度小,更容易进入低渗岩石的孔隙中。”胜利油田CCUS油藏开发研究高级专家张传宝说,让它与原油混合,就可增加原油流动性,让原本躲藏在孔隙中的原油“现身”,提高产量。

随着丙烯压缩机的成功研发,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装置投产,敲开了封存液态二氧化碳驱油的大门。据测算,项目每年可增油约20万吨,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00万吨,相当于每年植树近900万棵,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。

更为关键的是,该项目可为国家更大规模推广CCUS项目提供主要依据,预计2050年CCUS技术市场产值将超过3300亿元,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。

打造“绿色产品矩阵”

“CCUS用离心式丙烯压缩机”的问世,只是重通集团“绿色产品矩阵”的冰山一角。

数十年来,重通集团锚定“节能、环保、新能源”战略,凭借高效节能风机系统技术推动传统工业节能改造,以技术创新厚植绿色基因,助力重磅装备加速涌现。

比如,1997年,重通集团开发出国产化首台核电站专用离心式冷水机组,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获得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,并装备于秦山核电站;

2016年,自主研发成功高效节能风机产品及系统应用技术,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,突破了水泥、钢铁等行业风机节能减排的多项技术瓶颈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

2018年,成功研发MVR蒸汽压缩机,成为工业蒸发浓缩结晶领域节能、节水、节约占地的首选技术装备;

2020年,创新研制国产化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,性能超过国家一级能效水平,实现替代进口……

“去年,国内首台风光制氢合成氨用制冷压缩机研制成功,并实现首次推广应用。”蒋立君透露,通过风光发电,电再解水得到氢气,氢气再结合空气中的氮气就可合成氨,实现“氨”的绿色化生产。

目前,该项目正在吉林大安调试,投产后预计将年产绿氢3.2万吨、绿氨18万吨,加速促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发展。

凭借“绿色产品”的喷涌而出,重通集团不仅跻身中国工业企业500强,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还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,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“领跑者”。